國民黨在萬難中不得已說出了黨中央所不樂見的「封存」一詞,意圖讓核四風暴緩一口氣,後來政院又改口說停工不等於停建……。
其實核四廠如果擺個五年不啟動,停工、封存、停建都是同一回事沒有差別了。
試想我們買了部新車,不論是拼裝車還是原裝車,停著五年不開動的結果會是怎麼樣?
五年後的某日我們決定開車了,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引擎根本發不動,因為電瓶沒電了。
這還小事,充充電,再不濟換個電瓶也可,輪胎沒氣扁了,打打氣也行。
問題是,部分機油可能已經乾涸塞在油管裡,這事兒就比較大了。
再者,部分金屬機件、管線可能起了受潮、氧化現象,輪胎下方貼地處的橡膠因為全車重量長期壓死在一點不動,使得全胎材料老化的速度不一致,這些難以檢測察覺的問題,足以形成日後行駛中翻車的不明原因。
以上還只是常識面的部分,相信汽車的專業面還可以舉出更多更多……。所以車商都會提醒停用一段時間後最好發動開一段路才是保養之道。
一輛車尚且如此,何況複雜無比的核能電廠?待過工廠的人聽到要封存一座廠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原能會歐陽前主委指出封存後再啟用也是一項大工程(不知道要搞多久,花多少錢?)。
另有人說要徹底封存必須將所有機房都灌滿氮氣等惰性氣體以防機件氧化,之後要是漏氣了呢?要怎麼監測?誰來監測?又是一堆問題。
大家競喊封存,請問封存的定義是什麼?封存的SOP (標準作業程序)又是什麼?沒人知道。蓋因世上只有人致力於建廠,大概還沒有一門學問是專門研究如何封廠的。
有趣的是,機件材料與人體一樣,都有用進廢退的特性,最好的系統維護就是經常正確使用和保養,您能想像一個人躺了五年不動突然起來幹活嗎?
更不說屆時人事已非,工程團隊物換星移、設計理念與修改思維皆不可考,原廠零組件也可能買不到了……,時日一久,追溯還原竟成了考古。
因此,果真是封存核電廠若干時日後再啟用,恐怕才是更大災難的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